2022年揭示的 6 種奇異而狂野的動物行為

章魚爆發、蜘蛛逃避性同類相食以及人類與鳳頭鸚鵡之間的軍備競賽——以下是我們在 2022 年瞭解到的奇怪動物行為

Gif of female octopus throwing shells

進食後,雌性陰鬱章魚(左圖)會扔掉空殼。 這需要使用管狀結構(稱為虹吸管)的異常位置,這表明投擲是故意的。

棲息在地球上的各種動物已經適應了在它們的環境中生存,並以非常精細的方式,有時甚至是完全奇怪的方式與它們自己和其他物種的成員互動。每年,研究人員都會發現關於動物可能表現出的奇怪、酷炫,有時甚至是滑稽行為的新發現,2022 年也不例外。下面,《大眾科學》彙總了過去一年中我們最喜歡的一些發現。

章魚打架!

就像一個紐約人宣佈“嘿,我在這兒走呢!”一樣,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稠密環境中的陰鬱章魚可能會透過扔東西來與其他同類交流。水下攝像機捕捉到了頭足類動物用觸手收集貝殼、淤泥和藻類,並利用虹吸管噴出的水柱將碎屑拋向彼此。研究人員甚至觀察到接收的章魚會躲避以避免被擊中。科學家們尚未弄清楚這種行為的確切動機,但懷疑這是一種交流形式。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蜘蛛的奇怪性生活

對於一些想要繁殖的雄性蜘蛛來說,生活可能很艱難,因為它可能會以被配偶吃掉而告終,這種行為被稱為性同類相食。但一種結網蜘蛛的雄性已經找到了避免這種可怕結局的方法:它們的前腿中儲存的能量使它們能夠在瞬間從飢餓的雌性身上彈開。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中國湖北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張世昌告訴《大眾科學》:“想象一下,一個身高 1.8 米的男人在一秒鐘內將自己彈射到 530 米的地方。”“這就是這些雄性蜘蛛所做的。”它們得以活下來並繼續交配。

雄性蜘蛛在交配時以慢動作從雌性身上跳開。圖片來源:張世昌 (CC BY-SA)

美味,以化石為午餐!

當他們的水下攝像機顯示毛茸茸的深海海綿群覆蓋在冰冷的北冰洋底部的極端條件下的死火山時,研究人員感到非常驚訝。這些生物是如何在以食物稀少而聞名的地區生存的?事實證明,它們擁有細菌,可以幫助它們消化早已滅絕的管蠕蟲的化石

您見過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挖鼻孔行為

挖鼻孔並吃掉挖出來的東西的並非只有小孩。攝像機拍到一隻指猴——一種狐猴——正在“挖金子”。它用其 3 英寸長的中指進行挖掘,這種中指通常用於動物在夜間在木頭中尋找昆蟲。當插入指猴的鼻子時,這根手指可以一直到達它的喉嚨!至於指猴為什麼要進行極端的挖鼻孔行為,科學家們並不確定,他們認為也許它們這樣做是因為它們可以這樣做。

設定微生物粘液陷阱

好吧,從技術上講,這些不是動物。但它們是活的有機體,並且它們帶來了很多奇怪的東西。浮游生物是原生生物,它們基本上是任何真核生物——具有一個或多個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器的細胞的生物體——它們不是動物、植物或真菌。它們透過光合作用和吃掉其他微生物來獲取能量。今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混合浮游生物,Prorocentrum cf. balticum,它會在夜間在身體周圍建立一個粘液泡,然後將獵物(微生物)誘入這個“粘液球”。那個粘液球也富含碳,粘液脫落後儲存在海底。

鳳頭鸚鵡在垃圾箱大戰中與人類對抗

在澳大利亞悉尼郊區,一場創新軍備競賽可能正在鳳頭鸚鵡和人類之間激烈進行。這些高度聰明的鳥類已經找到了利用喙和腳開啟住宅垃圾箱的方法。居民們厭倦了由此造成的垃圾遍佈街道,他們試圖設計出阻止鳥類進入的方法,例如在蓋子上放置重物。此後,這些鳥類已經學會擊敗了至少其中一種策略,這表明它們可能會學習和適應,迫使人類尋找更精細的方法來阻止它們。我們,一方面,歡迎我們這些襲擊垃圾箱的鳥類霸主。

影片來源:芭芭拉·克倫普/當代生物學 (CC BY-SA 4.0)

Andrea Thompson is an associate editor covering the environment, energy and earth sciences. She has been covering these issues for 16 years. Prior to joining 大眾科學, she was a senior writer covering climate science at Climate Central and a reporter and editor at Live Science, where she primarily covered earth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She has moderated panels, including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dia Zone, and appeared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interviews on major networks. She holds a graduate degree in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B.S. and an M.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from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llow Thompson on Bluesky @andreatweather.bsky.social

More by Andrea Thompson
© .